“靖难之后的永乐大帝。”
“他这是在向我示好啊。”
“如今的他竟然就已经有所目的的拉拢武将了?”
“朱标可还没死呢。”
“又或者,这就是那个历史上号称会屠龙术的姚广孝唆使的?”
看着地上逐渐清理的血迹,朱应也是思索着朱棣示好的目的。
朱棣。
姚广孝。
别人不知道,朱应又怎会不知道。
“管他呢。”
“朱元璋还活得好好的。”
“朱标也一样。”
“还有这么多年靖难才开。”
“朱棣谋划就谋划吧,关我屁事。”
“不过他这人情,以后还是要找机会给还了。”
“杀了这李涛,也算是勉强解了一番恨了。”朱应心底暗暗想着。
在大堂内的血迹清理后。
“将军,刚刚收到消息。”
刘磊又快步跑来,神色恭敬:“自辽东归来的大军已经分批返回各营,大宁城军营最迟一日后就能回来。”
“传我命令。”朱应神色一正,说道:“让陈亨、刘真、张武他们指挥佥事之上的将领将各营军务安排妥当后,速速来大宁城。”
“战事已定,是时候论功行赏了。”
“等他们回来,该给他们的封赏,一分都不能少。”
闻言。
“属下立刻派人传令!对了,卜万知府让将军去府衙议事。”刘磊又补充道。
“备马!”
朱应没有丝毫犹豫,听到卜万相请,立刻起身。
虽说刚回到大宁,远离了战场的硝烟与喧嚣,可诸多繁杂事务却接踵而至。
作为一方卫所的指挥使,位高权重,责任也极为重大,自然是忙碌异常。
大宁府衙前!
朱应骑着马疾驰而来。
一个衙役眼尖,立刻迎了上来,躬身行礼道:“朱将军,知府大人已经在府衙大殿等候。”
“嗯。”朱应点了点头,翻身下马。
身后的刘磊也迅速下马,牵住朱应的坐骑乌锋。
在衙役的引领下,朱应大步向着府衙大殿走去。
踏入大殿。
只见卜万端坐在主位的椅子上,身着官服,头戴官帽,显得威严庄重。
殿中左右两侧,站着六个身着官袍的官吏,显然是大宁府衙的下属官员。
“吾还以为你要在温柔乡里起不来了呢。”
卜万看到朱应进来,笑着调侃道,脸上带着几分笑意,语气里面也是带着熟悉。
殿内的六个官吏见状,纷纷站起身来,恭敬行礼。
“这不是知府大人有事相召嘛,不然我还真想好好休息一番。”朱应笑着回应,神色轻松,与卜万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。
“哈哈!”
卜万爽朗地笑了起来,对这种轻松的氛围十分享受,笑声也在大殿内回荡,吹散了些许严肃的气息。
“见过朱将军!”
殿内六个官吏齐声抱拳,向朱应行礼。
“见过诸位。”
朱应立刻抱拳回礼,态度谦逊有礼。
并没有因为官位差距而倨傲什么,对待每一个人,朱应皆是报以尊重对待的。
那种淮西的桀骜,猖獗,朱应是真的学不来。
“这六位是府衙六房的司吏。”
卜万笑着介绍道:最左边这位是兵房的司吏,日后他可要与朱将军多有打交道了。”
说着,他指了指左边的一个官吏。
“下官兵房司吏黄垚,见过朱将军!”那兵房司吏黄垚立刻上前一步,对着朱应恭敬行礼,动作上,尽显下属对上官的尊重。
虽说兵房属于知府治下,但与朱应还是有着很深的关系的。
“黄司吏免礼!”
朱应微笑着抱拳回礼,态度亲和。
对于府衙的职权之分。
朱应也是十分清楚的,这府衙六房,就如同朝堂六部一般,各司其职,掌管着一府之地的各项事务。
而这兵房,主要负责府域内军队的兵器修缮,粮草调度,兵卒招募以及粮饷发放等诸多事宜,日后与自己的军务必然息息相关。
“多谢朱将军!”
黄垚道谢后,站直了身体。
接着他又神色恭敬地说道:“朱将军,关于边军的伤亡情况,兵房已经造册完毕,需将军用印,方能上禀兵部,再由兵部下发抚恤。”
“此外,边军所损失的兵力,也还需重新募兵。”
黄垚说话条理清晰,语气沉稳,显然是早就准备好要禀告了。
“这些册录都拟定好了吗?”朱应问道:“若已拟定好,可直接送入我府中,我会尽快查阅后盖印。”
对待军务,朱应也是十分认真,并非不信任黄垚,而是深知
第125章 燕王朱棣的示好!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